昨天忽然想起那个曾经轰动一时“大学生杀人事件”的马家爵,不知道为什么,内心感慨万分。在这并不轻松的新闻背后,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,这些残忍的罪犯,从经济层面讲,他们大都属于社会的底层。在艰难生活的窘迫、财富分化造成的强烈对比、在以金钱为标准的周边人们的鄙夷下,在看似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冲击,在自卑感与自尊心强烈的交织下,这个带着一家人甚至是整座村子希望的人,选择了一种极端、丧失人性和良知的方法走上了一条压抑、扭曲、毁灭的不归之路。
在此,我们需要深思,到底是谁错了?社会?周边以金钱为标准的人?还是由于贫穷变得自卑的自已?社会的媚富,社会对穷人的冷漠或者廉价的“关爱”,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低文化、低收入的人们,也影响着“高文化、高素质”的马家爵们。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只在观台上高喊:“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”的口号。这个社会上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是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自己,我们真的都能做到了吗?我们需要的“心理教育”应该有对应的“社会教育”,否则,只会流于空谈。
社会应该最大限度的用社会的温暖,公平的阳光去教育、扭转他们、强化每个人的心理素质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,以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。因为只有这样,社会的阳光才能普照到每个人的身上,创造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|